到了紐倫堡,當然要吃紐倫堡香腸。
這一餐在 Bratwursthäusle bei St. Sebald 用餐,沒有預定位子,接近客滿的狀態下,服務員說只能吃1.5小時。
上一餐是大概是五個小時前吃的,不知道為什麼,還沒覺得餓,女同事說,只想吃二根。
服務員說:太少了,不賣,她一個人就可以吃十多根。
好吧,就點二個最小份的(一份六根)。
還好,果然如同預期的小根。
最後我還是吃了十根。
好吃嗎?
不難吃,但是比較喜歡台式香腸。
每餐都會來杯啤酒,應該喝過上百杯/瓶的德國啤酒了。
德式香腸其實不是只有一種,這天吃的是Bratwurst,介紹如下。
巴雷特香腸Bratwurst它也被稱為煎腸,通常使用小牛肉、牛肉或豬肉製成。 在德國每個不同地區,都有其製造煎腸的不同方法和特色,至今有超過40種不同制作方式。 烹煮方法:鍋煎或炭烤,聽著香腸發出嘶嘶作響的聲音。 吃法:可作為小食,配麵包卷、芥末或椒鹽卷餅。
其他香腸還有:
巴伐利亞白香腸 Weisswurst (這個有吃過)
製作過程不使用防腐劑或固化法,每日以新鮮小牛肉碎和外脊培根製成。巴伐利亞白香腸常被比喻為香腸界裏的灰姑娘,因為它們無法保存得太久,必須在中午前吃掉。由於過去冷藏技術不發達,在德國還有這樣一種說法:不允許白香腸聽到教堂午間的鳴鍾報時聲。
布魯特香腸 Blutwurst
又名血腸,通常使用豬皮和血加上燕麥煮製而成。
法蘭克福腸 Frankfurter Würstchen(這個可能有吃過)
倘若你對這個名字聽起來一無所知,別擔心,很大的機率是你曾聽過它其他綽號如 Vienna sausage、wiener或 frank,又或更簡單地被稱為:熱狗。是的,這個在紐約街頭無處不在的平民小吃,實際上源自德國。
肝腸 Leberwurst
主要使用豬或小牛的肝臟製成,它也可以作為麵包塗抹醬食用,其配方在德國不同地區也有所不同。通常香腸中使用的香料包括黑胡椒、馬郁蘭、百里香、芥末籽和肉豆蔻。近年來有些人也會做一些大膽嘗試,比如在混料中加入奇異的食材如越橘和蘑菇。
圖林根腸 Thüringer Rostbratwurst
德國歷史最悠久的香腸,有關它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1404年。根據歐洲法律,這款香腸甚至被賦予了「受保護地理性標志」(PGI)的地位,在香腸生産過程中只能使用細碎豬肉、牛肉和小牛肉,規定至少51%的原料必須來自圖林根郡(Thüringia)。
咖喱腸 Currywurst (這個有吃過)
不同於一般香腸,咖喱腸更像是一道主食料理,做法是先將香腸先蒸後炸,再混入番茄醬、伍斯特沙司醬和咖喱粉,是德國流行文化中具標志性的國民美食。